中心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心动态 > 中心新闻 > 正文

大学生春季心理健康保健常识

2023年03月13日 18:50  点击:[]

春,为四季之首,伴随着春天的到来,万物勃发,阳气升腾,按理说,这是一个最美好最阳光的季节,人们的心情在这样的季节应该最快乐而宁静的,其实不然,古人说“春困秋愁”,春秋两季是心理疾病多发期。尤其在春季,人很容易陷入情绪的低潮。有的时候也许自己也不明白原因,就是没来由的觉得不开心,而一旦遇到什么不顺利的时候则更加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念头。这个季节,对人心理来说,是一个更应该注重调适的季节,否则,既影响身体健康,更危害心理健康。

春季容易发生心理疾病的原因有四方面:

一是气压比较低,人的感觉比较压抑,身体困乏无力;

二是因万物勃发,生物原始本能反映也更明显,人的心情更容易躁动;

三是自然界在这个季节会发出一种比其它季节更强的次声波,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,导致内分泌的激素紊乱,也致使人的情绪烦乱;

四是春天气候变化大,影响人的情绪发生波动性更大。

1、问:为什么春季大学生心理疾病呈现高发现象?

答:每年的3月至5月是抑郁症、焦虑症、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高发季节,发病数约占全年的一半,俗话说“黄花黄,人发狂”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:

1)春天气压较低,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,造成心理机能的混乱,从而诱发焦虑症、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。

2)春天多变的气候会使人的情绪波动较快,容易烦躁不安,从而增大了引发心理疾病的概率。

3)春季万物复苏,人体大脑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,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。

4)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春天是一年的开始,有些人会急于改变自我现状,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,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。

2、问:春季心理疾病发作有没有一些前兆表现?

答:春季心理疾患发病的前兆表现,主要有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,如失眠、早醒;情绪不稳、浮躁不安;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,休息后也难以复原;容易为小事发脾气,或常自责,有内疚惑,自我评价过低等。这时如不加以注意,就会引起慢性疲劳综合症、抑郁症、焦虑症、躁狂症、精神分裂症等“心病”。

3、问:春季,哪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被特别关注?

答:(1)长时间情绪低落的学生(2)多门功课补考的学生(3)家庭发生变故的学生(4)失恋的学生(5)特别孤僻的学生(6)特别自卑的学生(7)有心理疾病史的学生(8)最近行为反常的学生(9)承受挫折能力特别差的学生(10)有重大身体疾病的学生(11)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。

4、问:有没有一些措施可以预防大学生春季心理疾病发作?  

答:(1)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心情

2)及时化解心理压力,提高抗压能力

3)维护良好人际关系,完善心理支持系统

4)培养兴趣爱好,发展特长

5)增强自我意识,制定合理目标,做到自知、自信

6)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

7)心理问题严重时,自己无法调节,及时联系心理中心。  

5、问:如何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心情?  

答:良好的情绪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灵丹妙药,因此大学生要注意调节情绪,时常维护良好心情。  

1)遗忘。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,多想光明的一面,少想阴暗的一面。  

2)宣泄。苦恼时,找可信任的、谈得来的朋友倾心交谈,将心中的郁闷及时倾吐出来,以免积压成疾。  

3)转移。当情绪不佳时,可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,如写字、打球、唱歌、购物等,从而将心中的苦闷、烦恼、愤怒、忧愁、焦虑等情感转移或替换掉。  

4)宽容。对别人要宽宏大量,不要求别人一定按你的想法去办事,原谅别人的过错,给别人改错的机会。  

5)陶冶身心。经常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和文体活动,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,培养生活的乐趣。在工作学习之余,应常到公园游玩或赴郊外散步,欣赏乡野风光,体验大自然美景。  

6)运动。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,能将由各种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。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,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。在体育运动中,还由于人的精神专注于运动中,注意力进行了转移,能暂时忘掉生活中的各种烦恼。再者,运动中的竞争和游戏性质充满了乐趣,能愉悦人的精神,调节不良情绪,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。  

7)放松训练。具体做法是:被人激怒后或十分烦恼时,可做深呼吸运动,摒除脑海中的一切杂念,并配合肌肉的松弛训练,此法在心理工作者的数次指导后即可自如运用。  

8)确定恰当的目标。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目标,量力而行,不要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。只有正确地估计自己,审时度势,客观地确定目标,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减少心理上的压力。  

6、问:如何及时化解心理压力,提高抗压能力  

答:持续的心理压力是心理疾病产生的罪魁祸首,因此大学生要及时化解心理压力,提高抗压能力。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几个常规步骤和方法。

1)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;  

2)把可能出现的最坏后果列出来,逐个进行分析,并制定应对措施;  

3)接受它并包容它。人生短暂,大学生有更多、更重要的人生任务,不要在一件事上耗费太多时间、精力;

4)做运动,让自己身体疲劳,心理放松;

5)积极转移注意力,让自己去忙另一件事;

6)学会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。比如:自我暗示法、放松调节法、想象脱敏法、呼吸调节法等;

7)积极从朋友、家庭、集体中寻求社会支持,获得心理帮扶;

8)不断地自我激励,经常与成功人士交往、看成功人士传记、参加心理素质潜能开发培训班等等。

7、问:如何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,完善心理支持系统?

答: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,完善心理支持系统,是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。

1)共情。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,情感的沟通越充分,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,人际关系就越亲密。

2)主动交往。在社会关系中,那些主动开始交往活动,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,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,特别是当产生人际危机时,主动解释,消除误解,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。

3)换位思考。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,我会怎样处理呢?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,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。

4)给人以真诚的赞美。“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,是被赏识的渴望。”心理学家认为,被赞美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,调动人的积极性。当然赞美别人要选准角度,恰如其分,要具体实在,要真诚。      

5)给人以友善的微笑。

6)记住对方的名字。你的名字被别人记住,尤其是事隔多年还被人记住,这使你获得了一种被人重视的成就感或者被人记住的亲切感,这等于赞赏了你,肯定了你。

7)保持适当交往的距离。这里所说的距离,主要是指应有的礼貌和尊敬。有些人一旦混熟了,就丢掉了分寸感,进入了所谓不分彼此的境界,到了这种程度,友情就容易走向反面了。

8)善于宽容他人。俗话说,退一步海阔天空,忍一时风平浪静。因此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,善于谅解和宽容他人。

9)切忌自我投射。自我投射是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,即以己度人,把自己的情感、意志等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,以为他人也如此。

10)帮助别人。心理学家们发现,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,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,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,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。

 

上一条:学校成功举办2023年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 下一条:学生处举办2023年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

关闭